用動作說話與用心與貼心

最近我介紹一個年輕人,去一位老朋友的公司,那老闆跟我是深交,而且說有缺。可是,那年輕人面試之後,居然沒被任用。

我就打電話去問老朋友,為什麼沒用他。

老朋友說:「我發現他並不喜歡這份工作耶!」

我問:「你怎麼知道,他說了嗎?」

老朋友說:「他沒講,可是他用動作表示了。當我告訴他,希望他做哪些事的時候,他把兩隻手抱在胸前。」

我又打電話問那年輕人。果然,他覺得那份工作不適合他。還說幸虧老闆沒通知他上班,否則他不去,還不知道怎麼向我交代呢!

由這件事可以知道,「行為語言」是非常重要的。別以為一般人不懂,要知道既然叫「行為語言」,就是以「行為」當「語言」,人們能由動作上感覺。

最起碼,你知道跟人聊天的時候,如果對方看錶,顯示他另外有事,或者不想繼續談了。敏感的人,甚至能在主人突然要添水續茶,或準備點心的時候,猜測主人是不是有送客的意思。

行為語言其實是反映心理和生理的。

舉個例子,今天你看兩個人走過來,一個人手裡提著一只很厚的手提箱,另外一人也提著手提箱,但是厚度只有一半,甚至更薄。你覺得誰比較有能力?

會是厚的嗎?因為他箱子的內容豐富?

還是薄的?因為他比較輕鬆?

當然是那提薄手提箱的人感覺比較好。最起碼,他感覺上不累。一個顯得累的人,是不可能有氣勢的。同樣的道理,兩個人坐在對面跟你談話,一個人頭上有汗,一個人頭上乾乾的,請問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?哪個人看來更有自信?

所以如果你去接洽事情,除了手提箱輕一點,而且在進門之前,把汗水擦乾。最好別一進門,先跑廁所,因為讓人看在眼裡,好像你尿急,表示你匆忙,顯示你不夠從容,也會減損你的氣勢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前面提的「以手抱胸」的動作,你可千萬小心。不但在接受面談的時候,不能作出這個動作,就算開會的時候,也最好少抱胸。

你想嘛!今天如果你是老闆,在台上講話,下面有一個人總用手抱胸,是不是顯示他不同意你的說法。你是不是會不高興?因為他的動作非但讓你不順眼,而且造成你心理上的威脅。

別說老闆講話時你不能抱胸,連同事間,你也要小心這個動作。尤其當你左右兩邊的人說話時,如果你抱著胸,又轉過臉盯著他看,那十足表現了你的敵意。因為抱胸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器官,有防衛的下意識,所以就算你沒敵意,看來也有敵意。

甚至你不抱胸,只是轉頭,卻不轉動身體,也會給人不好的印象。

相反的,如果你在旁邊人說話的時候,能把椅子轉動些,不但臉對著他,身體也對著他,再把上身向前傾一點。天哪!這感覺就太好了!

為什麼?因為你特別把椅子轉過來,甚至移動椅子,向著說話的人,又眼睛看著他,傾聽,當然給人很有誠意的感覺。

至於站著說話,也一樣。如果你站著,把手背在背後,這在行為語言上,因為你把最重要的器官都露在前面,顯示你有自信。

但是當你是下屬,跟長官說話的時候,就不能這樣,最好立正,或雙手輕輕握著,放在前方,再往前傾斜一點。

此外,每個人都有經驗,就是當我們累了的時候,會用手揉頸子,這個動作是非常明確的身體語言,表示不耐煩。

除非你存心給對方暗示,最好少有這種動作。

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抖腿,我年輕的時候也有這毛病。它顯示了毛躁不安,為了改這毛病,我請我太太隨時注意,就算我輕輕抖了一兩下,也要提醒我,沒過多久就改了。

抖腿就像女孩子絞手指或揉手帕,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,如果您沒覺得不妥,還感覺瀟灑,可以繼續抖。只是如果參加聚會,大家一起坐著照相,前面沒桌子擋著,別人不抖腿,只有你一個人抖,可能就不太好了。

連蹺二郎腿,這個最普通的動作,你在嚴肅的場合,也最好小心,有些時候你必須把二郎腿放下來,即使蹺,也別把腳放得太靠近膝蓋,因為這非但不雅,而且在某些國家會被認為是不敬。尤其你腳心對著的人,可能覺得你在羞辱他,搞不好會找你麻煩。

對不起!請不要怪我囉唆,我這個人心裡有話,不管好聽與否,是非說不可的。



另外一種溝通技巧──就是當你說話的時候,因為站或坐的方式不同,所能產生的效果。
還是先舉個真實例子吧!

我有個學生,在房地產公司做事,是所謂的超級業務員。

他有一天對我說:「老師,您知道嗎?坐的位置不同,是會有很大差異的。譬如客戶跟你面對面坐的時候,最冷靜、最愛討價還價,也最可能談不成,因為他能直接盯著你的眼睛,立場是對立的。所以我會盡量坐在他的另一邊。或者先面對面談,覺得有五分了,就移到他旁邊。您信不信,如果客戶已經談完簽了,你還跟他面對面坐,他可能抬起頭,盯著你,冷不防地要求,再減十萬吧!可是當你坐在他旁邊,他到嘴邊的話,或許就停住了。因為坐在旁邊,能給他親近和值得信任的感覺。」

再換個題材:

今天如果你要跟女朋友求婚,先去買了鑽戒,再物色餐館,打算在兩人最有情調的「微醺之際」拿出鑽戒,你會找很熱鬧的,還是比較安靜又有音樂和燭光的餐館?你會坐在門口的位子、靠廚房廁所的位子,還是比較沒有干擾的角落?

告訴你個真事,我以前有個朋友,就因為沒早訂位,不得不坐在餐廳門口,結果才開口求婚,女生就皺起眉:「不要在這邊問我好不好?這麼亂。」你說,是不是坐的地方很重要?

或許,您說您早結婚了,又不打算離婚,所以用不著。那麼我要問你,你總會去探病吧!你進病房,看到病人躺在床上,你是不是走過去,站在他的床前,看著他說話?

換個角度,如果今天是你躺在病床上,有人來探視。一個人是站在你床前,居高臨下地,問你「覺得好多了吧?」

另一人特別去拿了把椅子,到床邊,坐在椅子上問你「覺得好多了吧?」。再不然,找不到椅子,他蹲在床邊,或半蹲半跪。如果是很近的朋友,還摸著你的手,問你:「覺得好多了吧?」

請問,你是不是感覺後面那兩個,來得更貼心?

因為站在床前,給人壓迫感,看起來像醫生,一副不打算久留的樣子,如果他再作出滿臉愁容,更糟糕!讓人覺得他好像特別來「道別」。

還有一點,如果別人探病,只來一次,某人來兩次。甚至在你痊癒之後碰到,他還問候你,那就很不一樣了。

因為他念著你,顯然把你放在心上。

又好比去年你請人吃生日宴,今年沒到時候,有人就主動問,某月某日不是你的生日嗎?你當然覺得貼心。

其實他可能只是寫在日記本子,或輸入電腦。有些主管甚至會要秘書為他作紀錄,每次聚會前先提醒他,甚至站在他身邊,譬如一見到你就小聲對他說︰「這位王小姐的孩子上個禮拜摔一跤」。於是他能一見你面,就關心地說:「王小姐,聽說你孩子上個禮拜摔傷了,完全好了吧?」

沒錯,他貼心的問候,是特別有心安排的。但是哪個「貼心」能不先「有心」呢?「有心」是「貼心」的第一步啊!

由此可知,好的溝通,不只要會講話,注意環境,還得「有心」地安排。就讓我舉個最常發生的例子吧!

請問,你在家是怎麼訓孩子的?

你是一邊炒菜,一邊轉頭訓?吃飯的時候,拿筷子指著訓?還是吃完飯,你坐在沙發上看孩子要溜,大吼一聲:「你過來!我有話要問你!」於是他站著,你坐著訓。

這些訓話的場合和時機對嗎?

你一邊炒菜一邊罵。孩子會嚴肅對待嗎?只怕一轉眼,人就不見了。

你一邊吃飯一邊罵,大家吃得好嗎?只怕全家都胃痛。

你坐著、他站著,如果他又是個大個兒,黑呼呼的一個影子,對你壓過來,你能有氣勢嗎?

現在換個方式。

如果你早早就對孩子說:「今兒晚上九點鐘,我能不能到你房間去一下,跟你聊聊?」

請問,如果你是你孩子,聽了之後,會不會有點緊張。天哪!老媽或老爸為什麼這麼正式地問我,出了什麼事嗎?

只怕你還沒去罵他,他已經把自己可能犯的錯,先想過一遍了。

到時候,你敲他房門,表示了對他的尊重。又關上房門,表示談話的私密。

接著,又有幾種選擇──

你可以站在他的書桌前,盯著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談話。也可以拉把椅子,跟他面對面細談。

如果是母女,你這位媽媽還可以往女兒床邊一坐,招招手,叫女兒過來,坐在你旁邊,然後拉著她的手,母女談心,輕聲細語地:「孩子啊,讓媽跟妳說說貼心話,媽媽一直想問問妳……」

各位觀眾,你去想想這場景,炒菜、吃飯、坐在客廳沙發上、站在孩子書桌前,和坐在他身邊,是不是明明說的是一樣的內容,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效果?

最後讓我再強調一次,先要用心,才能貼心;姿態對、場合對、時間對,先成功一半!